《道德经》第七章: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,以其不自生,故能长生。
作者:复购商务网
更新时间:2023-05-19
点击数:
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,以其不自生,故能长生。
天长地久。
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,以其不自生,故能长生。
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;外其身而身存。
非以其无私邪?故能成其私。
译文:
天长地久。
天地之所以能长久,因为它不自贪自益其生,所以能长生。
同理,圣人把自己置于最后,他反而在前;把自身置之度外,他反而长存。
这不正是由于他无私,反而成全了他的私吗?
延伸阅读:
老子认为,天地是永恒存在的。而天地之所以能永恒存在,是因为它们的一切运作、变化都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作为,正因为“不自生”,“故能长生”。天地生养万物而独不生自己,反而得到了长生。因此,老子认为,如果圣人也效法天地的这种德行,不计个人得失,一心为公,也会像天地一样“长生”。
有道之人凡事都让别人占先,反而能赢得爱戴;凡事都把自身置之度外,生命反而能得以保全。如果一个圣人,能谦居人后,以天下为先,那么他就会得到百姓的爱戴,也会永远留在百姓心中,从而得到与道一样不灭的长生。
老子认为,圣人这样做,并不是因为没有私心,而是为了成就他最大的私心,那就是得以长生。人最大的私心莫过于实现长生,所谓长生,就是能让自己的灵魂永远活在百姓的心中,百姓感觉到圣人的好,就希望他能够永远存在,他的生命与灵魂在百姓心中就永远都不会消失。
自生则与物争,不自生则物归也。无私者,无为于身也。身先身存,故曰“能成其私”也。
——王弼《道德经注》
天地虽大,而未离于形数,则其长久盖有量矣。然老子之言长久极于天地,盖以人所见者言之耳。若夫长久之至,则所谓天地始者是也。天地生物而不自生,立于万物之外,故能长生。
圣人后其身而先人,外其身而利人,处于众人之表,故能先能存。如使天地与物竞生,圣人与人争得,则天地亦一物耳,圣人亦一人耳,何以大过之哉!虽然,彼其无私,非求以成私也,而私以之成,道则固然耳。
——苏辙《老子解》